满族谱书和满族的长白山信仰

我们在十余年的满族社会历史调查中,搜集了满族谱书百余部,共为80余个姓氏的谱书。在对这些谱书的整理研究过程中,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些谱书大多在溯根寻源时,将自己的祖先根源溯自长白山。我们对这些姓氏进行考证,多数姓氏源自长白山地区,有的姓氏虽距长白山较远,但亦未离开白山黑水地区。因此说,满族的根就在长白山,这是无庸置疑的。

满族及其先人千百年来即生息繁衍于长白山区,是长白山以及黑龙江、松花江、图们江总称“白山黑水”养育了满族的先人和满族人民,因此,满族人寻根溯源一般都称长白山是他们的故乡,祖宗发祥之地。

满洲八旗分佛满洲和伊彻满洲,佛满洲是陈满洲之意,伊彻满洲是新满洲之意。陈满洲人无不说自己是长白山人,而新满洲人后来大多也附会说自己也是长白山人。据说,长白山有八道沟,居住在哪道沟的就称自己是哪道沟人。因此,满族谱书大多将自己的族源植根于长白山。如,新宾永陵喜塔腊氏,“溯自达祖昂武都力巴彦德于明世中叶迁于长白山喜塔腊地方,践土而居,因以为氏”,“达祖”即长祖,“喜塔腊地方”即今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的阿伙洛地方,阿伙洛,原名阿哈伙洛,喜塔腊地方即是阿伙洛及周围的房申、木伙洛、台宝、夏园一带地方。福陵觉尔察氏“溯自始祖索尔火于明世中叶迁于长白山觉尔察地方,践土而居,因以为氏。”“长白山觉尔察地方”即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温家窑一带地方。喜塔腊地方与觉尔察地方皆为今新宾境内的烟筒山脉,而烟筒山是长白山西南支脉的延伸部分,皆属长白山区。清原满族自治县的那拉氏“原居于满洲国长白山,居纳喇河滨,遂因以纳喇为满洲著姓。”其始祖纳齐布“起业长白山”。

岫岩满族自治县的索绰罗氏“自长白山随龙到京,又自京拨往盛京”,居岫岩、新宾、吉林等地的索绰罗氏皆称自己为“长白山五道沟人”。辽阳呢吗察氏“祖居长白山榆树沟地方,因以‘榆’字为姓。”辽阳“富察氏祖宗系中国东北长白山下叶赫沟发祥”。白氏说“北有长白,是吾故里”,系长白山五道沟人。散居于开原、凤城、新宾、盖州等地的满洲瓜尔佳氏亦发祥于“白山黑水”之间。萨嘛喇氏原居长白山四道沟。章佳氏“昔日在长白山……处居住。”

其他满族如赵氏,长白山四道沟人;傅氏,长白山三道沟人;费氏,长白山二道沟人;田氏,居长白山都市口;唐氏,长白山八木地人;吴氏,长白山二道沟人;鲁氏,长白山三道沟人;赵氏,长白山五道沟人;那塔腊氏、董氏,长白山三道沟人;何氏,长白山头道沟人;温氏,长白山七道沟人;张氏、白氏,长白山二道沟人;傅氏、佟氏,长白山五道沟人,等等,几乎陈满洲人以及绝大部分的新满洲人都将自己的祖居地、发祥地定位于长白山。

满族谱书大都记述本氏族的祖宗源流,其族源亦皆记为长白山。长白山是满族各姓氏的“根”。满族及其先人明代女真人,在至今五六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历经了数次较大规模的举族迁徙,氏族的发展变化大,人口繁衍快,居住迁移繁频,但为了不“数典忘祖”,都把自己的“根”植于长白山。因此,满族人追根溯源之风较其他民族尤其强烈,而绝大多数满族人将自己的“根”扎在长白山,许许多多的满族神话传说、

故事都与长白山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从而形成了满族特有的长白山文化。长白山在中国名山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蜿蜒于西亚东北海隅一绝大名山”,有含三江领三冈之势,“奇峰十六,名胜百二”,以“东北一名山”及难得的风景奇观而驰名中外。

长白山,历史上曾有不咸、太白、白山、徒太、太末、白头、果勒敏珊延阿林及单单大岭等名,“其名长白则自金始”,源于满族语果勒敏珊延阿林,满语“果勒敏”汉语意为“长”,“珊延”汉语意为“白”,“阿林”汉语意为“山”。

金代女真人是出于直接的视觉感官所得的印象,故称之为长白山。这是因为长白“山顶四时积雪,故名长白山。”或云“冬夏积雪,树木不生,雪与石凝,洁白一色,故日长白”,又“无树木,唯生丛草,草多白花,山半有石台,山巅积雪皑皑”等,总之,因白雪、白石、白花等得以命名。

满族及其先世自远古以来即繁衍生息在祖国东北的白山(长白山)黑水(黑龙江)之间,满族人民在有清一代视长白山为故乡、“龙兴重地”,并封其为“神山”,满族与长白山有着极为神秘的尊崇亲切的关系。

《山海经》说:“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有肃慎氏之国”。居东北地区东北部的肃慎人视长白山为其远祖的发祥之地。《晋书》说“肃慎氏,一名挹娄,在不咸山北。”《魏书》说“勿吉国,南有徒太山”,魏言“太白”,有虎豹熊狼不害人,“人不得山上溲污,行迳山者,皆以物盛去”。《北史》说:“靺鞨国南有徒太山者,俗甚敬畏之,人不得山上溲污,行经山者,以物盛去。上有熊罴豹狼,皆不害人,人亦不敢杀。”《新唐书》说:“靺鞨,居肃慎地,粟末部居最南,抵太白山,亦日徒太山。”又说:“渤海太氏,渡辽水!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树壁自固。”《通典》说“挹娄,即古肃慎,其国在不咸山北。”《太平寰宇记》说“挹娄国,在不咸山北,夫余北千里。”《契丹国志》说“长白山在冷山东南千余里,乃白衣观音所居,其山禽兽皆白。”《金史》说“女真地,有长白山。”|

长白山之称源于白色,但其地区范围绝非专指白色之区,而是指“周围约千余里”的“广阔地面及山川”,即“长白山在吉林乌拉城东南,横亘千余里,东自宁古塔,西至奉天府诸山”,无数长白支脉及三江与支流,便是“白山黑水”之间的广阔长白地区。因此,广大满族人民,无论是陈满洲,还是新满洲,都将自己的氏族源流定位在长白山,是有其依据的。这就是说,满族人民,在其两千多年前的先人肃慎人时,即居住活动在“白山黑水”地区,甚至居住在黑龙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区域,直至明代乃至清初,广大的“白山黑水”地区仍是肃慎人的后裔女真人的生息之地。因此,长白山作为满族及其先祖的民族神崇祀的历史源远流长。到了清代,满族对长白山的崇祭又从宫廷到了民间,成为国俗。崇其封爵,荣其地位,堪其界限,给子了极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jkxxw.com/afhgx/157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