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3岁的朱石磊自年年末从部队退役以来,始终奋战在我市文旅战线上。面对本次来势汹汹的疫情,身为党员的他不顾自己身患多种疾病,主动请缨,下沉社区一线,做了一名光荣的“逆行者”。
3月中旬,全市全员核酸检测演练前夕,朱石磊受市图书馆党支部指派,来到包保社区,负责核酸采集的相关组织、协调、消杀等工作。工作中,他和他的同事们一栋栋、一户户对居民进行排查登记,为演练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汗水浸透了防护服,蒸汽模糊了防护面罩,却擦亮了他们胸前的党徽,打响了文旅系统服务群众的党建品牌。
突然而至的全城“静默”,按下了繁华都市的“暂停键”,却没能停下朱石磊为群众服务的脚步。他所在的东兴街道光明社区辖区内,有多个居民小区被列入浑江区疫情防控“封控区”范围,朱石磊和他的同事们在每天完成街道、楼宇消毒消杀任务后,还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核酸采集检测工作。他们包保的小区均建成年代较早,区域划分较松散,且居民老龄化严重,智能机普及率不高,面对这种情况,这些“大白”们只好采取手工输入的方法,为居民进行身份核实登记,因此,核酸采集进度相较别处要慢出几倍。春寒料峭的天气里,朱石磊一家家地登门通知居民、一遍遍地重复着“保持五米距离”,一天下来,他的下肢由于长时间站立已经开始浮肿,嗓音也沙哑了,却不敢错过一户,只因为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那是群众们沉甸甸的健康和安全。
工作中,朱石磊是同事们口中的坚强的“螺丝钉”,只要哪里有需要,他便“钻”到哪里,毫不动摇地守着疫情防控的“红线”。但每当回到驻地,他瞬间变身暖心“奶爸”,成了女儿眼中值得骄傲的“大白”。自疫情防控开始,他就没有回过家,每天只能通过视频通话与妻子聊聊家里的“新鲜事”。长时间没见过爸爸,还在上小学的女儿问他:“你是不是不打算要我了?为什么妈妈能跟你视频,我却从没看到过你?”他只能边安慰边哄着,但他和妻子明白:工作实在太忙了,每次当他回到驻地,女儿早已经睡熟了,所以他也只能透过镜头,悄悄地对孩子说“晚安”。妻子曾问过他:“白山那么多人,你就不能不去?”这时的朱石磊却总是憨憨的傻笑着回应:“我是军人,退役了也是,我是党员,一辈子都是,这个时候,咱绝对不能往后退!”
4月初,朱石磊居住的小区发现了确诊病例,妻儿被送往县区进行集中隔离。看着摄像头另一边女儿那张虽然布满口罩勒痕,却因为见到父亲笑得无比灿烂的小脸儿,这个坚强的“战士”终于落泪了。“爸爸,我知道你在做很有意义的事儿,你是‘大白’,你会守护我们!所以我不怕!”听着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说出鼓励的话语,那一刻,朱石磊泪如泉涌……妻子与他默默相望,彼此说了两个字:“加油!”女儿自豪的神情,妻子坚定的支持,如同一剂强心针,支撑着他再次投入到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出色地完成了每天超负荷的工作任务。
4月12日凌晨,在浑江区战“疫”胜利的欢呼声中,各个卡点的工作人员终于完成了值守任务,城市也终于解除了“静默”状态,却还有一小部分封控区、管控区依然需要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朱石磊没有犹豫,再次向上级主动请缨,要留在一线,继续未结束的任务,直到疫情全部解除。就这样,他调整好状态,带着年轻时曾许下的“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军旅誓言,再次走向那片没有“硝烟”战场……
记者:矣玲玲责任编辑:矣玲玲编辑:刘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