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休闲娱乐活动增加,碎片化时间增多,零食出现的场景和频率也在增多。根据美国官方机构的数据,美国人每天食用三次或更多次零食的比例从年代末的10%上升到年的56%。据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数据统计得出,90后女孩购买休闲食品的单价不是很高,但她们的重复购买率最高,尤其可见休闲食品行业的前景还是很美好的。
正餐的零食化
零食除了拥有更多的消费场景而被广泛食用之外,正餐的零食化也不可忽视。调查发现,因为少食多餐概念的推广,零食正在逐年蚕食正餐。零食已占据了饮食市场的半壁江山,尤其是早餐和午餐,将变得更加零食化。正餐与零食的界限模糊,让人们更加想找到更健康的零食,以便在正餐之余摄取更多的营养如蛋白质或纤维等。与此同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提高,美社会对饮食时间和形式提出了更高的灵活性要求;零食也从帮助消费者度过正餐之间的间隔,成为取代正餐并提供足够或者额外的营养成分的阶段。
更具功能性、个性化的食品,以及与科技结合
食物的意义已不仅仅在好吃和果腹,人们越来越希望这些食品“有用”。年人们将倾向于吃更能提供能量,集中精力和更敏锐思考的食物。这要求商家除了减少食物中无用或有害的成分(如防腐剂)外,还应该主动添加有益成分,且这些成分得功能明确。美容、帮助大脑活跃、促进消化,被认为是人们最想从食物中获取的功能,这将带动有相应功效(或被吹成有相应功效)的食材发展。人们积极需求健康食品的态度,还将推动食物的个性化。
随着食品、技术和人们与物联网交集的增加,食品公司正试图利用技术手段更好地服务消费者。这也推动了智能厨房设备、食谱应用程序和其它小工具的兴起。食品公司会更努力地让食品与这些新技术结合。比如用物联网技术让食谱自己与冰箱、烤箱“对话”。其实,市场上出现的一些炒菜机已经实现了类似功能。
吃也变得全球化
千禧一代消费具有创新全球风味食物的可能性高达52%。而家庭和孩子可能是这些创新风味食品的绝佳受众,孩子们渴望更有创意的食物,父母也鼓励子女在食物上学会创新。这会使得融合风味的产品逐渐从餐馆走入家庭,冷冻食品或零食可能率先引领这个潮流,下一步则是入驻学校食堂,那里有更多孩子等着通过食物去认识世界。
因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世界各行业变得更加密不可分,区域性和全球性口味正紧密相连并进一步影响未来食品行业的风味趋势。全球健康产业快速崛起,“健康”、“清洁标签”等关键词在消费者眼中变得举足轻重。在饮食行业,健康的地位愈发重要,更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品质更高的产品。并为了健康尝试不同的饮食风格,从素食主义到弹性素食再到酮类饮食。越来越多的人采取的饮食方式,可以助力饮食新趋势的出现。直到今天,消费者为改善健康为目标的饮食生活方式仍然在大范围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