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群孩子被世界全力守护年,还是那群孩子已经站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17年从被保护到逆行而上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成为新时代共和国的脊梁90后,行!有一种力量,叫“眼含热泪”郭欣怡,出生于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检察院年“非典”结束后,郭欣怡与家人在武汉东湖梅园湖边散步。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郭欣怡值守在武汉市红星小区。“非典”时,我8岁,作为班干部,每日督促同学们测量体温。那时只知道如果不这样做,就会生病,很危险。年,新冠肺炎在我的家乡武汉暴发。社区防疫值守期间,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大雪天,一位60多岁的婆婆送来了热汤水。所有人都很感动,每一双眼睛里都闪烁着泪光。那一刻,我的内心充满力量,我知道每一个人都在尽自己的努力让武汉好起来。有一种希望,叫“全民作战”宋晓,出生于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检察院年,宋晓的抗击“非典”日记。年,宋晓督导疫情防控落实情况(右一)。“非典”时的情形,清晰地记录在我的日记本里。那年的5月5日,抗击“非典”一线医务工作者姚翠萍出征的那天,与10个月大的女儿分别的画面,至今都还记得。那一刻也真正感受到“白衣天使”的含义和价值。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县城里突然变得很安静,仿佛又回到17年前。我和同事们督导辖区的防疫工作,看着居民们从不理解到大力支持,再到一起加入到防疫队伍中,让我备受鼓舞。全民作战,这就是战胜病毒的希望啊!有一种前进,叫“逆火而行”翁倩仪,出生于年河南省洛阳市涧水区检察院年“非典”结束后,白云山景区重新开放,翁倩仪一家去游玩。年翁倩仪防疫值勤时,一居民家中失火,她冲进房内救人。年我8岁,是大人眼里的假小子。做一个行侠仗义的女侠客是我的梦想。以往牡丹花开的时候,公园里非常热闹,而“非典”那年特别冷清。年春节开始,我在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2月19日值勤,遇到居民家中失火,现场火势很大,烟雾很浓,屋内不断有玻璃炸裂声音。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必须马上救人。深憋一口气,我冲进屋里,抓到一床被子,将老人裹住,和老人女儿一起将老人抬到安全地带。我并不是什么英雄,只是做了大家也都会做的一件事。有一支队伍,叫“全家档”朱鹏锦,出生于年上海市检察院年“非典”时期,11岁的朱鹏锦。年,朱鹏锦全副武装守在上海“西大门”。年我读五年级,学校停课,作为医生的父亲在一线隔离病房抗击“非典”。医院旁边,一道长长的红色警戒绳把我和父亲隔开了很多天。那段时间,我非常听话,认真洗手,为的就是父亲能够赶快回家,他的病人能早日康复。17年后,父母再次投身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我主动申请前往防控值勤点。“疫情当前,忧思遥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虽然我们在不同的战场,但是我们有着相同的坚守,共盼春暖花开。有一种温暖,叫“有人惦记”姚洁妮,出生于年浙江省舟山市检察院年,姚洁妮日记本中的“非典”。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姚洁妮为深夜在金塘服务区的一线防疫人员送夜宵(右一)。“非典”暴发时,我正读小学,不知道能做什么。听说可以捐款,当时与同学一起拿出攒下的零花钱捐了,觉得比考试得了第一名还有成就感。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小镇上空荡荡的,唯独跨海大桥下的高速路口异常繁忙。我了解到防疫人员24小时轮流值守,凌晨往往又冷又饿,就萌生了为他们送夜宵的想法。当热乎乎的夜宵送到他们手里时,灯火通明的大桥下,我看到了最美、最惊喜的笑脸。我在朋友圈发起了保障防疫一线人员夜宵计划倡议,大伙儿踊跃参与,20天送了近份夜宵。他们守护岛城,我们守护他们,这是一名检察人员的责任,也是一名90后的担当。有一种长大,叫“我能行”张翔珂,出生于年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检察院年,“非典”时期的张翔珂,大口吃东西的画面被其母亲抓拍。年,张翔珂在抗疫一线,蹲在地上吃饭的画面被同事抓拍。“非典”那年我不到9岁,母亲作为学校教导主任,需要照顾学校的孩子们。那段时间,我被送到奶奶家。一个多月后,她突然出现在我面前,看到正在大口吃东西的我,欣喜万分,拍下了这张照片。如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我已长大,第一批报名参加单位的志愿服务队。这支服务队的23个人,几乎包含了院里所有的90后。不怕辛苦,不怕危险,我们想证明“90后能行”。每一个在卡点轮守的夜晚,我都在想:黑夜再寒冷漫长终将会迎来黎明,就像此刻再艰难终会战胜疫情迎来胜利!有一种榜样,就在身旁李宁,出生于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检察院年“非典”后,李宁出来“放风”,爬上火箭模型,说要做一个英雄。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李宁引导群众填写自助登记系统。我出生在军人家庭,希望长大后也能像父亲一样成为军人,报效祖国。“非典”时,为了提高自己免疫力,父亲每天督促我锻炼身体。那段时间,我学会了各种运动,身体变得倍儿结实。今年遇到新冠肺炎疫情,我负责的防疫卡点位于城村结合地带,人口流动大,需要严格执行“逢车必查,逢人必检”。和我搭档的同事是一位60后,曾经也是一名军人,有40年的党龄,年“非典”时也是战斗在抗疫一线,给我讲述了很多抗击“非典”的故事——原来英雄就在我们身边,我更没有理由退缩。有一种守护,叫“以法之名”弋坤,出生于年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检察院年“非典”时,在家门口玩耍的弋坤。年,弋坤在审阅涉疫刑事案件卷宗。年“非典”时,自己并不太懂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每天和家人在电视机前看到一线医护人员不惧自身安危,冲锋在前,内心充满感动和敬佩,只希望能够早日战胜病毒,每个人都能健康平安。17年后大疫再次来袭,我已身在检察岗位,战“疫”在办案一线,用法律和自己的微薄之力,维护社会秩序,护卫着一方平安。疫情期间,我协助办理顺庆区“2·3”暴力妨害公务阻碍疫情防控案件,最终审判机关采纳起诉的全部犯罪事实、罪名和量刑建议。有一个愿望,是“像您一样”谭婷月,出生于年生吉林省白山市检察院年,“非典”时期的谭婷月每天都在盼望父亲早点回家。年春节假期,下沉社区的谭婷月脚下踩着40几公分厚的雪。年“非典”时,我7岁,病毒究竟有多可怕,并没有很清晰的认识。但永远忘不了的是父亲匆匆出门的背影。父亲包保了一整个村子,因疫情严峻,必须封闭隔离,一直到疫情得到控制才回家。当时,自己每天在家里默默祈祷,盼望着父亲可以早点平安回来。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