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县白山乡中学校实施方案

梨树县白山乡中学校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为了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下文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在我校尽快落地,确保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达到预期目标,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依据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吉教师1号)文件以及《梨树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组织开展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开展校本研修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建立常态化的管理、激励和考核机制,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采取整校推进的研修模式,对全校教师开展每人5年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发展愿景为: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显著提升。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素养及能力,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充分整合。学校依托信息化发展,使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使信息化教学常态化。

学校绩效目标为:以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重点培养一线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备课、上课、课件制作、资源检索以及素材再加工等技术手段的实际应用能力。具体如下:

(一)近一年绩效目标:学科组制定信息技术2.0优化教学计划,利用学科教研日学习研讨,通过开展听评课活动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二)三年总绩效目标:每位教师至少熟练掌握一种适合本学科的前沿教学软件APP,每位教师都能远程教学并取得良好效果。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在课堂上师生彼此互动。

校本研修目标为:

(一)面向教师:让全体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信息素养,增强和养成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应用理念、应用习惯,促进教师信息思维、文化等方面有所提升。

(二)面向学生: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课堂自信心在前后测试中,表现出明显差异。标准化测试成绩得到明显提高。

(三)面向学校:一年以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进行教学。

二、具体任务

1.统筹规划,整校推进提升工程2.0。成立校级提升工程2.0领导小组;组建校级培训团队和实践应用考核团队;研制校级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细则;合理选择省工程办提供的提升工程2.0培训服务机构。年下半年,完成教师全员培训任务;年上半年,完成考核任务。

2.培育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引领现代教学方向。学校遴选部分骨干教师开展引领性培训,打造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在全面普及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应用的基础上,要主动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果助推教师教育,提升教师面向未来教育发展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

3.构建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新模式,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

按照“县统筹、培训机构助力、专家团队指导、校本为主、教师全员参与”五位一体的协同培训机制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机制,构建“培训+实践+实效”的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新模式。聚焦课堂,以解决教学问题为方向,以实践应用为主线,建立激励机制,开展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案例展示及经验分享活动,促进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三、主要措施

1.组织教师开展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全员培训,实现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在课堂上常态化应用,任课教师%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考核。

2.遴选推荐以信息化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为重点的学习资源。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推荐优秀教师参与教学类APP、教学软件功能与使用方法的分享等课程,从而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

3.根据《梨树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以及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实施细则,开展校本实践应用考核工作。

四、培训方式

以华东师范大学组织的网络研修、梨树县统一安排的线上线下培训和校本研修为主,采取学校集中培训和教师个人学习相结合、网上交流和定期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教师自学:教师要通过自学,基本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

2.集中培训:根据学校工作和教师实际,采取集中教授、操作练习、教研组研讨、相互交流等方式,保证培训的实效,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培训内容

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用)》文件,对当前学校的信息化教育环境类型的划分,我校绝大部分教室都是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也就是属于多媒体教学环境。因此在教师们在选择能力点时应选择多媒体教学环境相关的能力点进行学习。

(一)线上研学内容

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需要,自主在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维度,就我校的多媒体教学环境选择相应的微能力点(编号为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A12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B1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进行学习,教师在选择微能力点时,至少应包含3个维度选择三个微能力点,原则上采取“1+1+X”模式,即交互式白板(一体机)使用,A6作为我县教师全员必选的一个微能力点;根据我校信息环境和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A2作为我校教师全员必选的一个微能力点;教师根据所教学科及工作岗位,自主选择第三个微能力点或多个微能力点。

(二)校本研修内容

我校校本研修主题为:基于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模式。

我校校本研修形式为:团队研修+课例研究,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

教师结合所选的微能力和对应的任务清单,采用以下校本研修内容:

1.集体备课;2.观课议课;3.专题研讨;4.小课题研究;5.自主学习;6.信息化教学案例展示与分享。

(三)其他内容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年9月)

1.召开校级提升工程2.0启动大会;

2.做好提升工程2.0的前期工作,包括对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和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等情况的摸底调查,相关政策解读,研制整校推进方案和遴选优质培训资源等;

3.建设和培训校级管理团队、培训团队、技术指导团队;

4.研制提升工程2.0实施工作指南,为“整校推进”提供智力支持。

(二)实施提升阶段(年10月-年1月)

1.组织开展学校管理团队、培训者、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2.组织开开展全校教师线上研修活动,指导教师信息化教学;

3.依托提升工程2.0服务平台,做好教师和学校参训过程动态数据和成果收集,考核评价校本研修成果;

4.完善信息化教学常态化运行机制,支持、鼓励一线教师共建、共享教学资源。

(三)总结评估阶段(年2月-年6月)

1.按照考核细则赋分;

2.信息化教学优秀案例展示与分享。

七、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主体责任;

2.建立主动应用机制,鼓励教师大胆创新;

3.落实经费保障,做好项目督导评估。

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见附件1

梨树县白山乡中学校

年9月20日

附件1: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

学校负责人:汤兴勃

项目联络人:张雪联系

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

姓名

年龄

学历

专业

职务

汤兴勃

45

本科

化学

校长

齐凌云

53

本科

汉语言文学

副校长

张玉峰

54

本科

历史学

主任

钟晓明

44

本科

英语

主任

杨涛

46

本科

政治/法律

主任

王雪

47

本科

英语

工会主席

崔玉民

43

本科

历史学

教师

邢晓君

44

本科

汉语言文学

教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jkxxw.com/afhhy/155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