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博从松花江畔到酉水河边的扶贫战士新

我叫王文博,是龙山县里耶镇东桃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家住吉林省长白山脚下的白山市。年2月我从松花江畔来到酉水河边,在里耶古城遗址管理处从事文物讲解工作,年3月我与其他两名队员接受组织派遣,代表里耶管委会入驻里耶镇东桃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想要高质量的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光靠着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攻坚克难的精神。从“东北人”到“西桃坪人”的语言转变作为一个普通话为母语的外地人,到村里的第一大难关,就是语言关。还记得第一次走访给自己的帮扶对象打电话自我介绍时,被当作推销电话无情挂断,重播回去,介绍自己是来走访的,却又被误认为是“扯谎的”无情拒绝。青壮年外出务工是各个村、社区的普遍现状,在村里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为老年人,所以不掌握一门本地语言,大大限制了我的工作开展。凭借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工作之余,我做到了多听多记多实践。茶余饭后我总是出现在老百姓的家中,从一开始的慢慢讲普通话尝试沟通到后面可以用蹩脚的方言表达想法,从一开始的普通话“扯谎”被拒绝到后来的本地话聊天无障碍,我用了十个月的时间,这十个月,我突破了语言方面的桎梏,可以像本地人一样“扯白”,也可以在村民问我是哪里人的时候骄傲地说上一句,我就是“西桃坪”人,不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便于工作的开展。从“大葱大蒜不分”到练就十八般武艺的生活进步由于农村经验不足,一开始我连大葱大蒜都分不清楚,所以我把走访任务带到田间地头上,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成为了农业方面的行家里手。“小王书记,猜猜这是什么菜”这句话是老百姓给我送菜时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对于一名女扶贫队员来说,生活当中也有很多不方便,我每一次走访都有村干部或其他两名队友的陪同,连房间也是住在走廊最里面那一间,在大家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我逐渐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从北方到南方巨大的气候差异,是藿香正气水陪我度过漫长的湿热天气。刚开始下村时我们的伙食是泡面速食,后来我慢慢和村里的老人家学会了各式的农家小炒。从走访路上的加餐野菜,到晚饭过后的开荒种田,更甚于换灯泡、修水管也完全不在话下。经历了那段时间,我们每一个人都练就了十八般“武艺”。从农村经验“小白”到群众工作能手的角色转变我所驻村的东桃村全村共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为82户人,常年在村人口约为人。精准扶贫工作对于我这个刚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各种政策、各类事情都让我一时间摸不到头脑。了解到建档立卡户邓美文,儿子为残疾人,整户无劳动能力居住偏远这一情况后,我马上组织队员,上山看望两位老人家。向他们详细介绍易地搬迁相关政策。每个月定时上山为交通不便老人家送米和油等生活用品。那以后大家都调侃我的鞋子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了。“小王书记,我家学生的补助到了没”“小王书记,我家交通补贴发了么”前来查询补贴的老人家总会亲切地叫我一声小王书记。村里党员普遍老龄化,每月的主题党日会,我都会结合主题准备资料,为在家老党员普及知识。每月的扶贫群众会议,我都会向贫困户代表介绍最新的扶贫政策以及扶贫队的工作目标、工作动向等。在每个月做到走访全覆盖,及时掌握村里情况,统筹安排工作。制定工作表,落实扶贫队责任分工,顺利完成了省、州、县对村的各项检查。在村支两委与扶贫队的共同努力下东桃村于年顺利脱贫摘帽,共15户67人顺利脱贫。扶贫路上有苦有甜,个中滋味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作为一名过来人,我深知女性驻村队员的不容易。我们虽然是脱贫攻坚一线的女战士,但我们更是女孩子。今天我有幸站在这里,我想为所有工作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女战友们发声,希望可以给予我们更多的关心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jkxxw.com/afhpz/3669.html


当前时间: